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2019年简版)


一、大湾区建设掀开新篇章,人才政策持续发力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掀开新篇章

(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迎来新任务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持续发力

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才新政亮点纷呈

(一)广州:广州放宽人才入户门槛,海珠引才助推创新岛建设

(二)深圳:深圳“入户秒批”扩围,前海完善境外高端人才政策

(三)佛山:佛山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禅城以产引才重视设计人才

(四)东莞:打造“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五)珠海:人才新政层出不穷,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

(六)惠州:示范区实施方案终落地,东江菜人才受重视

(七)中山:首席技师制度初建立,全方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八)江门:一号文件确立人才强市目标,三大品牌共助江门引才

(九)肇庆:因地制宜引进医疗人才,引育硕博成为新发力点

(十)港澳:与内地人才交流不断深化,人才合作释放创新能量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痛点依旧可感

痛点一:人才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痛点二:人才数据库建设面临困难

痛点三:人才市场化评定机制有待完善

痛点四:人才合作障碍亟待突破

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新趋势

趋势一:人才发展环境更受重视

趋势二:人才政策评估渐成趋势

趋势三:人才政策趋向精准化

趋势四:引育并重推进人才工作

趋势五:人才工作法治化将进一步展开

 

 

 

一、大湾区建设掀开新篇章,人才政策持续发力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掀开新篇章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发展明确了方向,为大湾区建设实质性展开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一个重要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自2008年以来就受到中央与地方的重视。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九大报告,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一环。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分析大湾区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五大战略定位、三大空间布局及七大建设举措,为大湾区建设完成了顶层设计。下一步,大湾区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图1-1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进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迎来新任务

 

       《广东省人才工作发展条例》和《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相继发布,对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工作提出新要求。2019年1月1日生效的《广东省人才工作发展条例》是广东省人才工作法治化的有效探索,标志着大湾区人才工作进入法治化建设新阶段。条例从人才培养开发、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与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四个方面对广东省人才工作进行了顶层布局,为大湾区九市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3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共同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支持服务,进一步为大湾区城市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持续发力

 

       2018年底至今,大湾区各地人才政策持续发力。随着全国人才大战进入新阶段,人才政策大战逐步回归理性。但由于人才政策对“招才引智”往往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完善政策体系仍然是各地人才工作的着力点。2018年底至今,大湾区各市、区共发布人才政策40余份,大湾区人才工作持续优化。


二、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人才新政亮点纷呈

 

(一)广州:广州放宽人才入户门槛,海珠引才助推创新岛建设

       广州市放宽引进人才入户条件,进一步集聚优质人才。2018年12月29日广州市制定《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穗府办规〔2018〕30号),在年龄、学历、职称、技能、岗位等方面放宽了入户条件,以吸引更多优质人才。

2-1 《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主要创新亮点


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海珠区以创新创业人才为引才重点,助推海珠创新岛建设。《广州市海珠区支持创新人才集聚实施细则》(海发改规〔2019〕1号)作为“海珠创新岛十八条”配套文件之一,为海珠创新岛建设奠定人才基础,政策创新人才奖励模式,大部分奖励未设顶额限制。同时首次将企业贡献奖励中的人才奖励部分下放落实到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中的所有人才,激励双创人才创造更多贡献。

(二)深圳:深圳“入户秒批”扩围,前海完善境外高端人才政策

       深圳市进一步拓展“入户秒批”制度的辐射人群。2018年,深圳市首创人才入户“秒批”制度,开展以来,“秒批”系统共接收了90881名毕业生,占全市2018年毕业生接收总量的83.7%。2019年1月27日,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在职人才引进和落户“秒批”工作方案》(深府办函〔2019〕30号),进一步把“秒批”范围拓宽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至此,4种人才引进业务类型全面实现“秒批”。

       前海新区不断完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政策,出台新版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和人才认定办法。作为深化深港合作以及推进国际合作的核心功能区,深圳市及前海新区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深府〔2012〕143号)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暂行办法》(深前海〔2012〕151号),政策实施近7年以来,共补贴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补贴金额合计超过1.73亿元,在吸引境外人才方面成效明显。2019年1月27日和4月2日前海相继印发了《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深前海规〔2019〕2号)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深前海规〔2019〕5号),对原有政策进行修改升级,扩大了所得税补贴范围,明确了不得申请补贴的具体情形,解决了未满一年不予补贴及跨年度补贴的问题,明确将财政补贴直接拨付给人才个人账户。

(三)佛山:佛山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禅城以产引才重视设计人才

 

       佛山市深化本地人才举荐制度,完善了本地人才政策体系,选贤举能,人才引进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发力,也需要社会助力。佛山市大力拓宽引才渠道,鼓励社会力量举荐人才,出台了《佛山市人才举荐工作实施细则》(佛人社〔2018〕415号)。政策明确了佛山市人才举荐奖励申报要求、申报程序和发放的具体操作办法等内容,受益面涵盖了知名猎头机构、人才服务机构、海外引才工作站、海外商协会和个人等,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为深入落实《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佛发〔2018〕2号)提供支撑。


表2-2 人才举荐奖励标准和相关条件

资料来源:《佛山市人才举荐工作实施细则》(佛人社〔2018〕415号),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禅城区根据“补缺、补软、补短”思路,结合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为集聚一批富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海内外高、精、尖设计人才,加快发展禅城区设计服务业,打造“设计之都”,佛山市禅城区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泛设计人才引进扶持暂行办法》。政策将泛设计人才分为全球顶级设计大师(A类)、国家级设计大师(B类)、省级设计名师(C类)、市级设计名师(D类),依照其认定或评定级别,享受相应补助。

表2-3 新引进泛设计人才补助金额及方式


资料来源:《佛山市禅城区泛设计人才引进扶持暂行办法》,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四)东莞:打造“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东莞市出台“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全方位打造人才队伍。2018年11月19日,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东府〔2018〕147号)以统筹全市人才工作。政策重点制定了六大人才计划,涵盖了战略科学家、硕士与博士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双创人才,有利于东莞补足人才短板,促进人才队伍全面发展。

表2-4 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

资料来源:《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五)珠海:人才新政层出不穷,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底至今,珠海市出台多份人才政策,多角度发力,全方位深化人才工作。2018年11月以来,珠海共推出11份人才政策,涉及高层次人才支持、产业人才培养、博士及博士后人才扶持、人才载体认定与支持多个方面,人才工作不断深化。

表2-5 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珠海人才政策一览表


资料来源: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珠海人才新政的亮点在于通过政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为大力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2019年1月11日,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珠海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珠人社〔2019〕3号),提出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培养过程中,由于政府承担了50%的培训费用,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使培养制度落到了实处。

(六)惠州:示范区实施方案终落地,东江菜人才受重视

       为推进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惠州大力聚集海内外优质人才。2019年4月15日,惠州市政府印发《惠州市加快推进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惠府〔2019〕26号),提出要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境外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化,力图通过人才集聚,实现惠州高质量发展。

       惠州人才新政另一亮点在于对“东江菜师傅”特色技能人才队伍的打造。2018年9月28日,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惠州市“东江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惠市人社〔2018〕191号),因地制宜落实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政策提出了“东江菜师傅”技能提升行动、“东江菜师傅”就业创业支持行动、东江菜品牌提升行动、“东江菜师傅”发展激励行动四大主要行动。2019年2月26日,惠州再次印发《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东江菜师傅”培训基地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惠市人社规〔2019〕3号),为培养本地东江菜人才队伍提供载体。

(七)中山:首席技师制度初建立,全方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

       中山市创建首席技师制度,旨在引领带动企业职工提升技能,加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9年3月26日中山市制定了《关于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在本市各类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普遍建立和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通过树立“首席技师偶像”,激励企业职工提升技能。

表2-6 中山市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的实施办法

资料来源: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八)江门:一号文件确立人才强市目标,三大品牌共助江门引才

       在“一号文件”框架下,江门市以江门人才岛、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和五邑大学三大人才品牌为抓手,全力建设大湾区人才高地。2019年1月15日,江门市政府颁布“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江府〔2019〕1号),政策确立了人才强市发展目标,完善了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具体明确了江门未来人才工作的三大重点任务,包括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规划建设江门人才岛、加快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以及持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表2-7 江门市《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三大重点任务

资料来源:《关于进一步集聚新时代人才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

(九)肇庆:因地制宜引进医疗人才,引育硕博成为新发力点

       肇庆根据发展实际,重点引进基层医疗人才与高学历硕博人才。为改善肇庆市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缺乏、人才队伍力量薄弱现状,2019年2月16日肇庆市出台了《肇庆市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千人强基计划”实施方案》(肇府办〔2019〕1号),在引才对象、管理模式、引才办法、政策待遇等方面进行了突破和创新,重点引进基层医疗人才。

2-8 肇庆市引进基层医疗卫生特殊紧缺人才举措

 

资料来源: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整理分析

       同时,肇庆将引育高学历硕博人才作为人才工作发力点。肇庆经济实力不强,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肇庆市将引才重心下移,将引育高层次硕博人才作为人才工作发力点,以吸引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2019年2月12日肇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00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中,明确指出肇庆市政府将尽快出台《肇庆市“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实施意见》和《肇庆市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广泛收集各单位对硕博人才需求,精准开展百名硕博人才引育工作。

(十)港澳:与内地人才交流不断深化,人才合作释放创新能量

       港澳与内地频繁开展合作会议,深入对接内地丰富人才资源。2019年4月,深港合作会议在深圳举行,会议为双方未来两年合作定下明确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深港合作机制。2019年5月7日,宁波-香港高端专业人才合作与发展对接洽谈会在香港举办,会议通过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共建课程开发平台、推进两地青少年交流等形式,建立了香港与宁波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2018年11月,第一次“川澳合作会议”在澳门特区政府总部举行,四川省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川澳合作会议机制安排》,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以推进两地在人才、科技等领域合作交流。2019年1月,深澳合作会议在澳门举行,会议就推进相关领域合作充分交换意见、并签署青年实习就业等合作协议,有效推进澳门人才引进战略进程。

       此外,港澳不断鼓励当地研究所、高校与内地机构展开合作,引育产学研人才。2018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州大学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分校。2019年1月底,中国科学院与香港高校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在香港揭幕:香港理工大学与中科院下辖两所研究机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立联合实验室,分别研究应用数学和污染治理;香港城市大学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提升香港在中子散射领域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在2019年2月底表示位于深圳的分校将成立医学院和直属医院。2019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成立科研资助基金项目。这些联合科研创新机构和科研项目将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共享科研设施、共建重点实验室等措施,优化人才 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对高层次的吸引力。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痛点依旧可感

 

痛点一:人才工作合力有待加强

       人才工作部门协同性不足是当前人才工作面临的一大问题。人才工作是涉及多部门联合的系统性工作,部门协同能力决定着人才工作效用。部门协同性不足,人才工作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人才工作覆盖面广,往往牵涉组织、人社、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住建等多部门。在“党管人才”原则下,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促进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人才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至关重要。

然而,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发现多地人才工作部门人员配置有限,人才工作整体力量有待加强。同时,部分地区人才工作职能划分不明确。常态化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机制尚不完善。

痛点二:人才数据库建设面临困难

       人才数据库对地区人才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为人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会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人才数据库建设面临多重困难。一是人才数据分散,部分数据掌握在民营机构中,汇总统计难度较大。二是各地人才统计口径不一,建立跨地区人才数据库难度较大。此外,人才流动性较大也增加了人才数据库建设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痛点三:人才市场化评定机制有待完善

       大湾区多地正积极探索人才市场化评定机制,但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尚未形成。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号),强调要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在人才评价上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大湾区在人才市场化评价方面探索较早,罗湖区于2015年发布的《关于实施高层次产业人才“菁英计划”的意见》(罗府〔2015〕19号)说中对人才评定工作外包进行了探索,海珠区在2019年发布的“创新岛十八条”提出人才评定部门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人才评定工作,企业可自由推荐认定产业精英。但现有政策仍处于框架性指引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市场化人才评定机制尚未形成。

痛点四:人才合作障碍亟待突破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人才高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但目前人才合作障碍依旧存在。一方面,内地与港澳在职业类型与职业资格标准上存在差异,职业资格互认工作仍有待推进。另一方面,内地与港澳在税收、法律、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差异,三地合作存在障碍。此外,与内地相比,港澳在医疗保障和教育水平方面拥有突出优势,不利于内地城市吸引港澳人才。

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新趋势

趋势一:人才发展环境更受重视

       大湾区各地愈发重视人才发展环境建设。纵观全球实践,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发展环境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要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关键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调研中发现,打造优质人才发展环境已成为大湾区各地共识。广州、深圳、佛山江门等地均提出人才战略与产业战略应相互支撑,积极建设人才载体。珠海市、广州市越秀区全力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佛山市则将优化城市文化形象和生活配套环境摆在突出位置。

趋势二:人才政策评估渐成趋势

       大湾区各地对人才政策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落实“政策制定前有调研—政策制定中有目标—政策发布前有论证—政策实施中有跟踪—政策实施后有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能够保证人才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人才政策评估工作已逐步受到各地人才工作部门的重视。深圳市提出要探索建立重大人才政策评估制度。罗湖区制定的《罗湖区人才强区十大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指出要建立人才政策动态评估机制。

趋势三:人才政策趋向精准化

       一方面,人才政策进一步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东莞市立足制造业,人才政策明显向产业技术人才倾斜。2018年10月颁布的《东莞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行动方案》(东府〔2018〕147号)和2019年1月颁布的《东莞市高技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均着眼于对高技能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佛山市禅城区在陶瓷制品制造、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纺织服装与服饰等行业享誉海内外,因此,2018年10月禅城出台了《佛山市禅城区泛设计人才引进扶持暂行办法》,重点引进扶持泛设计人才。

       另一方面,人才政策着眼于服务人才需求,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罗湖区推行人才服务首席官机制,依托各职能部门和街道,梳理重点企业名单、制定重点企业联络方案,为每家企业配备一名首席服务官,提供场地选址、人才落户、人才公寓、子女教育、二次消防、税务开票、政策申报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企业服务全域化、全员化。

趋势四:引育并重推进人才工作

       大湾区人才政策体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开发”并举的发展趋势。外地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培养开发是地方人才储备的两大方式。与人才引进相比,人才培养周期长、任务重、成效慢,往往不被地方政府所重视。《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将人才培养开发作为开篇,表明了对人才培养开发工作的重视。大湾区人才政策也体现出引育并举倾向。珠海市印发的《珠海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办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通过“企校双制、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培养工作。《佛山市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晋升”机制,充分调动了人才提升技能的积极性。

趋势五:人才工作法治化将进一步展开

       人才工作法治化是人才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于国家法律与地方法规,政策延续性较低。通过将人才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能够保证人才制度稳定性,给予人才稳定的预期,从而更好地吸引人才。2017年8月21日,深圳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将人才工作上升为地方法规,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的稳定性和规范性。2018年11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大湾区人才工作法治化进程将加速推进。

售后热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