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2018简版)

关于本研究:

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的协助下,收集人才政策文件229份,分解重构人才政策条款2900多条,对各地人才政策进行量化分析。

在对政策文本进行解构和量化分析的同时,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为本研究设计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研究报告(2018)》调研提纲,走访了大湾区近20个政府人才工作部门,针对当前大湾区人才工作进行访谈。同时,本研究还访谈了产、学、研各领域多位高层次人才。

致谢:

感谢参与本次“人才政策研究报告”调研的政府人才工作部门;
感谢为本次“人才政策研究报告”提供帮助的业界与学界的伙伴们;
感谢二十五年来支持博尔森咨询的客户们;
感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联盟的成员们;
感谢博尔森咨询人才研究院中专业的研究人员们;
特别感谢大力支持本研究的广州市海珠区委组织部、深圳市南山区委组织部。
 

目录

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已深深卷入“人才大战”
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新政各显神通
三、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痛点洞察
痛点一:人才住房政策乏力,人才住房需求难以满足
痛点二:优质学位不足,子女入学政策无法全面兑现
痛点三:人才基金运作成效差距明显
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亮点探究
亮点一: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千帆竞发
亮点二:因地制宜设立人才基金,开辟人才发展资源
亮点三:人才落户政策已从降低落户门槛转变为提高服务效率
亮点四:子女入学政策于困境中寻出路
亮点五:人才医疗保障政策不断优化升级
亮点六: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人才公寓政策
五、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地区人才政策特色
(一)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高地品牌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二)广州海珠区——建设国际人才岛,打造创新新引擎
(三)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加速城市转型,技能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两手抓
(四)中山市——以用为本,破除僵化人才旧机制
(五)江门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以房引才力度大
六、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发展趋势
趋势一:人才政策的国际性和战略性倾向更加明显
趋势二:以地区需求为导向,人才政策呈现个性化特点
趋势三: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服务全链条化和普惠化
趋势四:激励方式多元化,激励力度合理化
趋势五:人才政策实施端口趋于统一,不断向线上转移
趋势六: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人才工作效率增强
趋势七:人才政策闭环管理意识强化,人才工作质量提升
趋势八:人才工作区域内合作不断加强,人才竞争趋于有序

一、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已深深卷入“人才大战”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争夺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国内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大战”。2016年4月,深圳出台降低人才落户门槛政策,打响了新一轮“人才大战”的发令枪。2017年初,武汉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应届毕业生成为争夺焦点,“人才大战”进入第一阶段。2017年4月开始,随着南京、成都出台人才安居政策,住房保障成为“人才大战”第二阶段的竞争焦点。2017年底,郑州、广州、北京等地出台综合性人才政策,“人才大战”进入战略性人才政策竞争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相继出台人才政策。从市级政策来看,广州和深圳是全国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深圳推出了针对海外人才的“孔雀计划”;广州则在2016年对其2010年的人才政策进行了更新,主要依托产业发展聚集产业领军人才;珠海、佛山、东莞等地也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以期在“人才大战”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内地“人才大战”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香港和澳门也积极行动,以独特方式加入这场“人才大战”。2018年1月,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发布了《澳门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五年行动方案》,从多角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澳门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一个中心指“世界休闲旅游中心”,一个平台指“区域商贸服务平台”)奠定基础。2018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香港特区输入海内外科技人才提供便利。

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新政各显神通

在“人才大战”演进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地不断推出各类人才新政。从数量上来看,部分地区人才政策出台数量较多,但人才政策出台数量与其竞争力并不完全成正比。

围绕 “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通过多种措施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用等环节进行人才激励。人才引进环节中,安家补贴是大湾区各市、区采用的主要激励措施,旨在解决人才及创办企业的落脚问题,是人才引进环节中关键一步。人才培养环节中,大湾区各市、区主要采用经费支持、人才评选奖和研修津贴三种激励措施。人才留用环节中,激励措施多样,涉及人才各类需求。
 
售后热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