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



宏观环境 | 中国经济十三五发展回顾与十四五前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稳增长顺利完成,调结构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渐清晰。

 

十二五末,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加上全球经济与贸易保持低速增长,不确定性增加,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针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国家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展思路图1所示是近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下一年工作确定的主题。

 

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调控从十二五末的“稳增长”逐步调整为十三五的“调结构”,主要政策举措包括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理念之后,进一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推动经济、城乡、区域、社会多个领域协同发展,并在调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规划完成进展情况:总体符合规划预期,部分指标滞后

 

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纲领,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五年发展目标,经济方面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能够大致反映我国经济当前经济发展态势。表1所示是截至2018年十三五规划经济发展指标的完成情况。

  • 经济增速符合预期,但服务业增长滞后

     

国内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率等指标均超过了或者符合规划预期,其中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大于6.7%,超过了规划预期,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企稳,稳增长取得了成效。但由于中美贸易战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2019和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大概率低于规划预期。

 

此外,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按照规划目标,2016~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年均增加1.1个百分点,而实际上,到2018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较201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较规模预期低了1.4(3.3-1.7)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强度增长与目标差距较大,其他指标基本超过规划预期

 

研发投入强度偏离目标,一方面在于国内生产总值快于预期,科研经费按计划预算投入,跟不上经济总量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科研投入的力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互联网普及率在2018年已经大幅度超过2020年的规划目标,反映近年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远超预期,但也显示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规模红利已经接近尾声,未来将进入存量市场争夺的阶段。

 

  • 金融去杠杆对金融业造成打击,影响了服务业发展速度

 

图2所示是近年服务业不同细分行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近年来由于受到国家去杠杆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影响,金融行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明显下降,从2015年的8.44%下降到2018年的7.68%。

 

鉴于目前国内金融风险仍然较大,加上美联储利率前景的不确定,预计十四五时期,国家将继续保持对金融业较强的管控力度,进而平衡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金融业仍将受到影响,发展前景不佳。

 

  • 现代服务业成服务业增长核心动力

 

近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信息服务和商务租赁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信息服务业2018年占GDP比重为3.6%,较2016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

 

预计十四五期间,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新行业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调结构整体成效显著,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前面分析可看出,调结构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其完成情况将是国家实施十四五战略部署的重要依据,从近年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经济调结构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重要表现在:

 

  • 动力结构方面,经济增长动力逐步从过去的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变

 

2018年最终消费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已经连续四年超过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且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压缩,深度挖掘国内消费市场将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 产业结构方面,近年中国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显著

 

2018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其中煤炭开采产能利用率为70.6%,钢铁冶炼产能利用率为78%,较2016年有明显提升(图4)。

 

 

但根据国际经验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79%是属于产能过剩,因此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距离合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持续推进传统产能的改造升级仍将是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15.9万亿,同比增长3.6%,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图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电子信息制造业2017年营业收入较2009年增长2.28 倍,是高新新技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 债务结构方面,债务风险得到控制,但债务规模增长仍然较快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的管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得到控制,从2013年的最高点下降到2018年的56.53%,国有企业资产负债也得到有效控制,从2013年的最高点下降到2017年的60.53%。虽然企业负债率得到控制,但全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仍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为261%,较2017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杠杆率增长过快,反映个人信贷风险较大。

 

需要指出的是,住房贷款是导致家庭杠杆率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五大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住房贷款占个人贷款的比重在60~80%之间,占个人贷款的绝大部分。

 

  • 城乡差异逐步得到改善,但差距仍然较大

 

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14年的2.75下降到2018年的2.68,城乡差距得到改善。

 

但需要看到的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仍然较大,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仍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 区域产业依然巨大,且有扩大趋势

 

中国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为明显,东南沿海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3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这些省份已经步入后工业阶段,而中西部多数省份人均GDP在7000~1000美元之间,还存在工业化的中后期。

 

各省发展水平的差异反映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也将严重影响资源在区域之间的调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和财税金融改革最为突出

 

十三五期间,国家从基本经济制度、产权制度、市场机制、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等领域全面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并在国企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为:

 

  •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主要抓手推进基本经济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

 

2015年以来,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为标志,国企改革“四梁八柱”的改革框架体系逐步完善,四项改革试点、十项改革试点、“双百行动”等国企改革试点工作陆续推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选人用人、员工激励约束等方面效果显著。

 

  • 行政体制方面推进国务院机构改革

 

2017年3月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李总理提出全面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扩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减少政府的自由裁量权,增加市场的自主选择权。

 

次年3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国务院部门进行调整,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以提升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 财政税收方面

 

通过推进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国财政管理体系,提升政府财政透明度,为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推进营改增、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制度改革,提升税收制度的合理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 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以加快金融对外开放程度

 

实现金融体制与国际接轨为主要方向,一方面,大幅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投资限制,放开国外资本投资国内金融机构的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等;另一方面,推动“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科创板等相继落地,实现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的全面接轨。

 

 

 

二、十四五发展态势前瞻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贸易摩擦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而中国自身经济转型也将带来全球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这些都将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国际态势:低增长、低利率仍将持续,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和中美贸易战将加速国际产业格局变动

 

  • 全球经济维持低速增长将是大概率事件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开始稳步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2018年GDP增速达2.9%,为近3年最高。但根据IMF的评估,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接近潜在增长水平,在巨大的产业技术变革出现之前,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增长速度在3.5%左右,其中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在4.5%~4.8%左右,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到1.5%左右。

 

 

  • 全球将继续维持较低利率水平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失业率下降,美联储自2015年12月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到2018年12月,利率水平提升到2.25%~2.50%之间,距离2006年的高点仍有2.5个百分点的距离。但进入2019年以后,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疲态,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经济数据表现不及预期,今年8月,美联储宣布了近五年来的第一次降息,考虑美国保持经济增长的需要,美国在未来将保持低利率态势,进而驱动全球维持在低利率水平。

 

 

  • 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与中美贸易摩擦将加速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变动

 

近年来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制造业回流,以G7国家为例,其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1.25%提升到2018年的0.52%,并预期在未来五年保持稳定提升,制造业回流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美国国际贸易账户改善最为明显,2018年贸易顺差占GDP比重达到1.07%,并预计在未来五年维持在1%以上。

 

发达国家制造业逐步回迁,以及高端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发达国家制造业新一轮产业升级,对后发国家产业升级造成压力,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升级模式不可持续。

 

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将加速纺织、日用品制造等低端制造加快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转移。而且在美国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收购实现产业升级的模式不可持续,倒逼中国加强技术研发投入。这些都要求中国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构建内生性发展动力。

 

 

 

 

国内态势:充分、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主旋律

 

按照党的十九大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要求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社会、生态五大方面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十四五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开局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而随着十三五经济调结构的基本完成,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补短板、促改革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 总体发展态势方面,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放缓,但发展质量将显著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下降是必然趋势,据IMF预测,在十四五期间中国GDP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到5.5%左右(见图10),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显著提升。

 

主要表现为消费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如高技术制造业2018年增加值为42417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比重13.9%),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 创新发展方面,补短板将是十四五期间最为迫切的主题

 

中美贸易战凸显了中国产业核心环节缺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而从我国技术服务对外贸易情况来看,中国技术服务逆差规模呈现扩大态势,2018年达到300亿美元(图13),显示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很高。而且中国部分领域核心零部件,如工业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集成电路芯片等关键环节,高度依赖进口。

 

为了提升我国产业发展的安全度,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十四五期间,加快补全产业短板将是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 社会发展方面,城镇化进程减缓,城市扩张阶段基本完成,区域竞争增长转入存量人口争夺。

     

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9.58%,较2017年提升1.02个百分点,但比过去10年1.2个百分点增速有所下降,而且中国城区面积经过2015、2016年的快速增长后,2017年开始扩张开始减缓。

 

与此同时,中国逐步进入老龄社会,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9%,较2009年增长3.5个百分点,适龄劳动人口(15~65岁)自2013到达峰值后,逐步下降,人口红利逐步消失。

 

未来区域竞争将进入存量人口争夺阶段,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的等人口增长大省,将大概率保持较强的经济增长态势。

 

而城市发展,将从建设扩张阶段进入完善城市运营与公共服务阶段,为了增强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需要提升城市管理能力,优化城市环境,发展主导产业,补全公共服务短板、实现财富聚集。

 

区域平衡发展方面,十四五将是主要区域发展战略落实推进的关键时期

 

十三五时期,国家确立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区域平衡、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可持续发展七大发展战略。

 

而从十三五时期出台的长期战略规划文件可以看出,聚焦区域平衡发展领域的规划文件最为突出,京津冀、成渝地区、中部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三角等地区都出台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规划纲要,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中国进一步融合世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次重大实验,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焦点所在。

 

 

 

 

三、结语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从“稳增长”到“调结构”的转变,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向,为十四五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

 

但需要看清的是,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问题,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环节缺失,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这些都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十四五时期,围绕上述问题,从经济、产业、社会等多个方面推进补短板工作,促进我国经济平衡充分发展将是主要工作与主题。

 
 
售后热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