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发展痛点
(一) 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当前,零售行业依然普遍面临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现状。商务部针对重点流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67.1%的企业表示经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是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2018年,85 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中有30家管理费用涨幅超过两位数,其中海王生物、永辉超市、周大生涨幅高达76.9%、68.8%和66.5%。据机构监测,一线城市商铺平均租金上涨幅度超过40%。
此外,转型升级所需进行的硬件改造与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成本上升,一些零售企业基础配套及商业设施老化陈旧,存在较高的改造成本和技术难度;客流采集、数据分析、营销引流等前沿技术更迭快速,企业面临创新研发和技术投入成本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技术迭代更新所带来的风险。
(二) 发展布局亟待优化
受地理位置等原因影响,一些传统商业实体位于老旧街区,或其本身即是历史保护建筑,设施旧,体量大,无法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部分建筑只能修旧如旧,使企业多种经营受限,获客能力下降。老旧街区道路狭窄商铺林立,交通拥挤行驶不畅,消费者进出不便。部分街区经现代化改造后别具一格,但无法与商业综合体联动进行有效的品牌及社会公益活动展示。
同时,停车难在近年来成为直接影响零售企业经济效益的大难题,很多传统商业实体由于历史原因均无自有停车场,且周边区域也无法提供26大规模停车区域,顾客停车难使零售企业流失大量客源。
(三) 创新基础仍待夯实
百货类商品经营中传统的经销代理模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终端渠道商品价格偏高,与电商平台相比明显不具价格优势。
零售各业态对自营及其他创新融合项目的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既需要主观的努力尝试,如资金投入、买手队伍的培养、激励与试错机制的建立,也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如供应链的成熟、社会诚信机制的完善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实现。
“互联网+”给零售带来的优化与集成的同时,虚假广告、虚假交易、虚假承诺等互联网诚信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尽管社会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但也存在着信用企业信用管理落后、第三方信用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仍需要各方积极推进和共同合作。
(四) 人才培养急需加强
由于行业性质、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等因素影响,零售行业无论是优秀管理人员、专业人才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导购,既进不来也留不住。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大量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从事物流、零售行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人才极度稀缺。部分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缓解招工困难,更多采用第三方补充形式招工,但稳定性很差。很多企业现有员工年龄结构偏大,对新经营理念接受反应慢,导致发展后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