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资报告》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信号,为国资国企改革指明重点和方向。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国企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0年国企改革再掀新高潮,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向前推进,“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改革工程都在扎实向纵深推进,不断取得一批重大进展和突破。2021年将抓紧抓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保今年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的70%以上。加快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地方国资国企精准发力,砥砺前行,积势蓄势释放出强劲活力。
今天,为大家分享3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特别策划——《积厚成势,深改升阶: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年度分析报告》,提炼2020年实践亮点、探寻2021年改革趋势。
当势能积累达到一定临界点,就会喷薄而出、不可逆转。跨越“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积势蓄势释放出强劲活力。
2021年1月18日,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暨地方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公布了一组数据:
截至“十三五”末,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18.3万亿元和71.9万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82.1%和80.3%。“十三五”时期,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4%、10.7%。
5年来,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1+N”文件为牵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等,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
5年来,全力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管党治党责任和效果明显增强,国资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5年来,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承担地方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在抗击救援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国资国企服务国家战略、支撑地方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在各方汇聚起的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大势、时代大潮中,地方势能不可小觑。这其中,既有上海、广东、江苏、山东等国资重镇改革创新一马当先,也不乏江西、安徽、四川等地提速加码奋力赶超,万华化学、云天化股份、深投控等一批改革尖兵的争相涌现,为提升改革综合成效增添不少成色和亮色。
展望2021年,“新征程再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纵深推进。攻坚再发力,深改再出发,地方国资国企亟待展现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为透视地方改革脉络,勾勒发展创新图景,《国资报告》记者全面梳理地方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地方两会等公开信息,提炼改革趋势、探寻实践亮点,在行进的时间线中触摸国资国企改革脉搏。
上篇
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2020年极具关键性意义:这一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吹响深化改革冲锋号。
锚定攻坚目标,改革精准发力。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严峻挑战,多地国资委“点对点”破解复工难题,多路并进拓市增收,江苏等9省份全年利润正增长;天津等地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湖南、广西等地“三因三宜三不”推混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多点攻坚,跑出改革加速度;海南、西藏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加强政治建设,河南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夯实党建基础等,国企党建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回顾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牢牢牵住改革“牛鼻子”拔寨攻坚,为“十三五”圆满收官打下坚实基础。
观察:
疫情暴发,国民经济遭受重创。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地方国资委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企业分类分批、科学有序复工复产,抢抓区域经济发展机遇拓市场,压降两金防风险等,全力以赴发挥好国民经济“压舱石”“稳定器”作用。
据统计,2020年地方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降幅从一季度78.9%的最低谷逐月收窄至8.5%,江苏等9地净利润实现正增长。
复工复产关乎国民生计。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节后复工多延迟一天,全国减少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约达1500亿元。
抢抓时间,全力复产,辽宁省国资委相继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建立疫情防控期间日调度机制,全力推动辽宁省国企有序精准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省国资委先后7次召开党委会,深入企业调研督导,“点对点”协调解决影响复工复产突出问题278个,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同步恢复。
河南是国有企业复工复产最早的省份之一。通过加强重点企业运行分析,河南省国资委建立问题会商机制,千方百计打通难点堵点,一企一策、精准有序,以龙头企业复工带动全产业链复产。
经营效益稳增长,拓展新增长点、抢抓新机遇是关键。2020年,地方国有企业有力有效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践行战略使命中赢得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召开长三角地区国资国企第二次联席会议,集中签约15个战略合作和重大项目;重庆、四川积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签订川渝国资国企合作协议,推动组建总规模300亿元发展基金。一系列区域间深化合作的务实举措相继落地,成为地方国有经济全新增长极。
全力以赴稳增长,必须筑牢风险底线。在国企降杠杆改革收官之年,多数地方完成负债率较2017年降低2个百分点的改革目标实属不易。
重拳出击控风险,云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强云南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任务交办清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开展省属企业负责人2014年至2018年薪酬核查,督促完成全额追缴189.49万元。
为严控债务风险,陕西省国资委明确对资产负债率超过省国资委确定的警戒线的企业,以及盈利能力较低,还款能力较差的企业,省国资委建立债券发行工作会审会和联签制度,从严审批,坚决防止发生债券到期兑付违约事件。
2020年,江西省国资委为指导企业梳理和找准在风控体系建设、重大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专项督导调研,推动企业全面建立风险管理和重大风险事项报告制度,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统筹实现企业安全发展。
疫情大考之下,地方国资委紧紧围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攻坚克难、精准施策,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科技创新是企业稳增长的不竭动力。2020年以来,地方国资国企大力攻坚科技创新短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增长动能。
比如,安徽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实施意见》,并制定了20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清单”、65项“重点创新示范项目清单”,引导省属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省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大胆创新,安徽海螺集团围绕水泥生产的绿色发展、节能减耗以及智能制造技术,每年研发投入25亿元以上。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持续创新让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愈发显现。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海螺水泥生产同比下降3%左右,利润却增长了5.1%。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安徽海螺集团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持续创新让它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愈发显现。
陕西省国资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底,省属企业建立32个关键核心攻关技术清单,工业类企业研发投入强度2.07%。
在国有资本加速向重点领域聚集的带动下,2020年广西国资委系统企业新产品产值达229亿元,柳工欧维姆预应力技术、玉柴国六发动机、南南铝加工航空航天高端铝合金、鱼峰特种水泥、北投路桥集团大跨径拱桥设计与施工技术等一批高、精、尖“广西制造”在市场上取得领先地位。
-
吉林、广东、重庆等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完成率100%;
-
-
-
广西“科改示范企业”工资总额不列入集团公司工资总额基数,不与公司经效益指标挂钩;
-
深圳全年落地实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39条改革举措。
观察: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实施,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冲锋号”。深化改革,一呼百应。2020年以来,各地国资委积极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强改革攻坚,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走深走实。如,江西在全国率先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打造国企改革“江西样板”迈出新步伐;天津提出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解决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天津落实落地。不难看出,地方国资国企的生动实践释放出改革提速的鲜明信号。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聚焦的重点任务之一。开局之年推动改革加速度,地方国资国企在治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实践。
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为此,内蒙古国资委通过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实行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党建要求进章程”,国资委监管企业全部完成章程修订。
在四川,省属国企长虹集团母、子公司全面完成党建要求进章程工作,在省内率先构建起“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并以“调整配置结构、提拔年轻人才、剔除庸才”为目标对BU高管团队进行结构性优化,发挥党委领导作用,铸强改革发展引擎。
建立和规范国有企业董事会,重在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针对少数区直企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不健全,运行不规范,专门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广西提出全面规范董事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及其运行制度。完善董事会及董事评价办法,健全外部董事管理制度。同时充实外部董事人才库,拓宽外部董事来源。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举措。2020年,地方国企重组整合力度持续加大,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战略性重组是广东深化省属企业改革的关键举措。广东按照功能性、专业性、规模性等要求,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已实施5组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将省属企业从原有的23家重组为18家。
广东省国资委主任李成表示,通过重组调整和结构优化,省属企业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超过70%集中在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2020年,山东省属企业加大重组整合力度,加快向主业集聚优势资源,启动实施了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山东高速与齐鲁交通的联合重组,通过主业相近企业的强强联合,加大开放创新力度,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重组不只带来‘量’的变化,更带动‘质’的提升。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重组后,中国重汽集团2020年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利润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
无独有偶,陕西省国企战略重组效应显现。延长石油重组陕西燃气,有效打通天然气全产业链条。延长化建吸收合并陕建股份,省属建工类资产整合取得标志性成果。
优化布局,必须坚定不移剥离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肩负改革重任,2020年,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市政社区分离移交和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4.1%,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完成率超99.2%。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完成。
——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健全
改革要奔着问题而去。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在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这一背景下,大力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等成为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重头戏。
如,天津全面推开三项制度改革,市管一级企业层面选聘职业经理人66名,269户二三级企业选聘职业经理人648名,改革的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南京旅游集团“双百行动”综合改革“五突破、一加强”中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集团层面,南京旅游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一名集团副总经理,实行董事会聘任、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开南京市属国企先河。在所属企业层面,混合所有制企业全面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11家企业15个岗位聘任了职业经理人,对业绩未达标的职业经理人将按照协议约定实行市场化退出,充分激发集团各层级企业活力。
在用工市场化方面,山西省属企业开展“六定”改革成为一大亮点。“六定”指的是: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管的是总部机构和管理人员;定机制、定薪酬、定任期管的是用工“进、用、退”三个关键环节,实现人员选聘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薪酬分配机制等方面与市场全面接轨。
下一步,山西省国资委力争通过三年达标、五年巩固、实现省属企业总部机构数量降低40%,管理职数压缩40%,经营层市场化招聘率达到50%,阳光招聘率达到100%,任期考核兑现率100%的目标。
——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但混改绝不可“一刀切”,更不存在“一混就灵”。在试点探索基础上,地方国资委进一步明确目标、路径和方向,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推动混改要建立规范的、法治化的环境。从2019年《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开始,内蒙古、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本地适用的混改操作指引,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在《广东省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中,明确“省属企业应当研究分析下属企业特别是二三级企业与集团主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关系,对照企业定位和发展战略,研究二三级企业内部重组整合、外部资源引入、上市资本运作、市场化退出等改革方向,确定拟混改企业总体范围和目标。”
广东率先提出混改企业要战略性思考“三链”,极具指导意义。
回归混改的目的和初衷,企业选择战略投资者会更加精准、高效。在混改推进过程中,多地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如,广西明确将混改工作重点聚焦到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所出资企业和商业一类子企业。对于商业二类子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也要积极稳妥推进。
回顾2020年,地方国资国企以上市为载体实施混改的趋势更加鲜明。福建以改制上市为主要形式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省属控股上市公司达16家。山东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倒计时”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深入落实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全年有248户企业完成混改或实施二次混改,吸引各类资本269.51亿元,混改户数占比达到68.9%。
福建汽车集团,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金龙阿波龙
——改革专项工程扎实推进
“双百行动”深入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全面提速、“区域性综改试验”高质量开局……2020年,多项改革试点和专项工程出新出彩,改革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青岛市双星集团是首批入选“双百企业”。2020年以来,双星完成混改签约,引进启迪科技城、融控集团、鑫诚恒业三家战略投资者,并实施员工持股,由市属国有独资企业转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成为载入双星发展史册的重大里程碑。
双星集团只是“双百企业”改革攻坚的一道缩影。万华化学、上海医药、云天化股份、深投控等一批改革尖兵的涌现,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再推进再深化注入充足活力。
204家国有科技型企业是“科改示范行动”的主力军,也是国企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示范生、领头雁。以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持续强化正向激励为方向,2020年已有66户地方科改示范企业积极推进改革方案落地。随着改革方案的推进实施,企业创新力、活力和竞争力将持续迸发和提升。
区域性综改试验的高标准起步、高质量开局,是2020年改革专项工程的一大亮点。
从改革实践来看,上海在建立完善“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分类国资监管体制,着力深化两类公司试点,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深圳突出“放活管好”总要求,以服务城市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目标,不断增强市属国有企业活力和产业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全面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沈阳在推进集团层面混改或股权多元化改革,统筹协调多个部门机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成果。
亮点:
-
-
-
33个地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7家;
-
观察:
从转变国资监管职能到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从实践来看,各地国资委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强化依法监管,优化监管方式,完善授权机制,推动国资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新跨越。
——国资监管法制化、数字化趋势突显
以管资本为主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是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市场主体,夯实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微观基础。2020年以来,多地国资委紧扣出资人职责定位持续动态完善监管权责清单,国有资产监管法治化、市场化趋势更加突显。
2020年,江苏省国资委为进一步转变国资监管职能,修订印发《省国资委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2020年版)》,已累计取消、下放审批事项19项,保留15项,精简幅度达56%。
深圳市国资委紧扣“国企出资人、国资监管人、党建负责人”职责定位,修订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强化党建和监督职责,形成8类24项事权,更加凸显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特别是,深圳启动国资监管立法工作,努力为地方国资立法探新路。
为优化监管流程,提高监管效率,地方国资委不同程度加大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力度,专业监管优势进一步彰显。如,北京、山西、内蒙古、上海、山东、宁波、深圳等地积极推进国资监管数字化智能化。
——“两类公司”升级扩围
“两类公司”改组组建进程,直接影响国资监管效能的发挥。在改革试点基础上,2020年省级“两类公司”升级扩围。据统计,33个地方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107家,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来,内蒙古国资委将5方面14项出资人权力授予包钢、蒙能、交投等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董事会,向国资运营公司董事会授予了10项出资人权力,董事会职权得到有效落实。
企业充分授权应建立在权责对等、放管结合的基础上。为此,青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华通集团,在对所属企业董事会进行授权放权的同时,建立授权放权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年度评价调整,实现“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控相统一”,通过权责清单制度这一杠杆,撬动华通集团的自身改革,优化管控治理体系,确保各项授权放权接得住、行得稳,有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取得明显成效。
——国资监管大格局加速成型
地方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有利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随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进程的持续加快,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覆盖面持续扩大。据统计,2020年,全国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超过91%,24个地方超过95%,其中上海、甘肃、青岛等地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以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方向,国资委系统联系更加紧密、合力明显增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一年来,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取得积极成效,各级国资委要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部署,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更好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亮点:
-
-
河南打造22个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推广标杆党支部100个。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地方国资委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政治建设明显加强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才能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2020年3月,湖南省国资委党委印发《关于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的通知》,明确各企业党委会议在研究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和重点工作,作出决策时,要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关于国资国企党建和改革发展重要论述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吉林省国资委建立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党委认真履行加强国企党建的政治责任,规范开展定期议党会议,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专题议党会议,推进国企党建重点任务落实。
此外,宁夏国资委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宣讲理论、作形势报告的常态化机制,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工程。
设立“第一议题”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地方国资国企以实践创实效,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切实加强。
——党建基层基础加快夯实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国有企业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陕西省国资委扎实开展“党建质量提升年”活动,集中整治系统180个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切实推进省属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2020年,湖南省国资委以省属企业集团党委班子成员、企业二级及以下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和在岗党员为重点,深化开展“国企千名书记联项目”和“国企党员先锋行”活动,累计创效25亿元以上,交出了一张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优秀答卷。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
2020年,安徽省国资系统聚焦政治建设、政治监督、巡视整改、专项整治、作风建设、标本兼治,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国资国企发展改革监管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湖南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着力抓好执纪监督和预防惩处,进一步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积极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以更大的担当、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下篇
乘势而上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落地,2021年国资国企发展改革重任在肩。
攻坚克难谋新篇,砥砺奋进开新局。展望2021年,地方国资国企在贯彻落实“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主航线上,结合区域发展特色围绕提质增效稳增长,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落地,强化党建护航国资监管系统建设等六大方面攻坚发力,决心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更实。
亮点:
-
四川提出省属企业利润较2019年增长30%的稳增长目标。
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质量第一和效益优先。2021年,抓住中国经济由结构性复苏向全面复苏转换,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步增强的有利条件,地方国资国企提质增效、管理提升、开源节流等多措并举,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是吉林省国资国企承担的改革重任。2021年,吉林在省监管企业“十三五”整体实现扭亏为盈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紧紧围绕“扭亏脱困、强基固本”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全面强化国资国企基础管理,全力打赢扭亏脱困攻坚仗。
广西国资委提出要突出抓好稳增长和提质增效,奋战一季度加力开新局,坚决打赢工业增产增效、投资、就业保民生硬仗,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
为推动省属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四川省国资委提出大力实施质量效益提升专项行动。四川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进表示,要围绕提质增效,着力抓好“两降两控两提”(降成本、降两金,控亏损、控风险,提质量、提能力),确保省属企业利润在2019年基础上增长30%。
防控风险是提质增效稳增长必须坚守的底线。各地明确严防债务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生态环保风险灯,以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招。
青海省政府副省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黎明表示,2021年要抓好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国企发展质量。科学防范各类风险,强化风险识别、建立预警机制、及时排查隐患、完善处置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陕西省国资委党委书记刘斌表示,要着力防范化解运营投资、疫情反弹、安全生产、债务、法律等重大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2021年,多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经济稳增长依旧困难重重。突破重围稳增长,地方国资国企在攻坚实干中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亮点:
-
江西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计划,省属国企全年总投资力争达到1000亿元。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对此,全国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提出,各地国资委要指导推动国有企业结合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主动发力、率先行动,充分发挥带动拉动作用。
为积极主动融入“双循环”,浙江省国资委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深化对外开放,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甘肃省国资委则提出国有企业要着眼内外循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勇当“链长”。
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推动企业坚定不移深化对外合作。为此,江苏省国资委提出持续拓展“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稳妥有序实施境外项目,提高境外投资项目收益水平,当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排头兵。
江西省国资委则提出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布局行动计划,助力江西成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2021年省属国企计划总投资力争达到1000亿元。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央企特长和地方禀赋相叠加,合作前景广阔。为此,广西将抓住央地合作有利时机,推进“央企入桂”走深走实,深化与全区国有企业的务实合作;湖北省国资委将推动央企与省地方国资国企共同落地一批“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航天航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重大合作项目。
亮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并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放在规划任务的首位,凸显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围绕科技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地方国资国企发力方向更加明确,攻坚力度持续加强。如,四川省国资委2021年围绕创新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补齐地方国企创新主体不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成果转化不够短板。上海市国资委将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等十大创新型领域,开展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十大机制。
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广西国资委明确国有企业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创新发展的主体责任和使命任务,勇于变革、大胆创新,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创立先进管理体系和领先商业模式等方面有大的突破,到2022年区直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2%,重点企业要达到4%以上,国有企业要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着眼于省属企业创新不足的突出矛盾,江西从三个方面发力,引导督促国有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一是每年从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奖励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二是在全省国有企业中建立100家左右创新平台,梯次培育100户左右国有科技型企业,健全国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考核评价、激励分配等制度,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加快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成果转化率,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为企业挖掘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亮点:
-
-
安徽国有资本投入力度转向“芯屏器合”、“融会观通”、“大智移云”三大领域。
“十四五”时期,深化国有经济领域改革,对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目标、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地方国资委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程中,更加注重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
为加大对特定功能领域和重要行业的布局投入,天津市国资委提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功能定位和国有企业主责主业,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发挥国有经济在优化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作用。
北京市国资委明确要加快构建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高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服务水平,更好发挥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在畅通循环方面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压力明显。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地方国有资本结构布局优化有了鲜明落脚点。如,福建省国资委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新经济领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着力打造“千亿厦钨”“千亿三钢”“千亿电子”“千亿石化”等千亿产业集群,助力锻造万亿主导产业,确保在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安徽省国资委加大国有资本向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融会观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力度,引导国有企业在“大智移云”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
2021年,浙江省国资委明确加快布局优化和数字化转型,强化战略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向专业化集中,促进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
以聚焦国家战略目标,迈步产业链高端的方向,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将掀起一轮高潮。如,2021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湖北省国资委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推动组建大港口、大生态、大农业、大文旅、大数据、大商贸等专业化产业集团,着力解决企业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实现国有资本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亮点:
-
山东出台《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工作实施办法》检验混改成效;
-
广西选择50户左右商业一类二级子企业参照“双百企业”实施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改革;
-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多地在实施方案出台基础上,建立台账、压实责任,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山东省国资委按照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把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为106项任务,并建立调度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广东、黑龙江、四川等地速度加码、改革对标,明确提出2021年完成三年改革总任务量的70%以上。为鼓励开拓创新,安徽赋予各地和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更大改革自主权,制定省属企业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激励企业领导人员主动担当作为。
改革千钧担,实干见真章。攻坚之年再出发,各地国资委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走向纵深。
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必须建设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立足“两个一以贯之”,要突出抓好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广西国资委明确,区直企业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党委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企业党组织决策事项清单和前置研究重大生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到2022年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为了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天津市国资委提出到2022年,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更加巩固;全市国有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外部董事原则上占多数;企业管理能力现代化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改革实践基础上,地方国资委更加注重通过混改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更加注重依法合规、分层分类推动混改沿着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推进。
以山东为例,省混改三年(2019-2021)工作计划2020年收官后,全年有248户企业完成混改或实施二次混改,吸引各类资本269.51亿元,混改户数占比达到68.9%。
2021年,山东将混改重点聚焦以“混”促“改”的工作机制,在推进资本“混”的同时,更加注重做好“改”的文章。
据介绍,目前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评价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从2021年开始,对混改企业推进改革、转换机制、提高发展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检验混改成效,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真正实现以“混”促“改”,发挥“国有体制、民营机制”的优势。
为分层分类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明确支持和引导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重要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实施“二次混改”;鼓励暂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充分竞争领域企业,适时引入具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
与此同时,上海明确深化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团队和核心员工参与员工持股。
充分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对此,多地在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落地过程,对健全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讲经营机制有没有活力,实际是利益分配机制。”广西国资委主任李杰云表示。为此,广西提出要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好已有明确政策规范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员工持股。
下一步,广西国资委将积极探索超额利润分享机制和跟投机制,实施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企业实际的激励方式,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充分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2021年,山东省国资委将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突破口锁定在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如,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管理,2022年在各级国有企业控股子公司全面推行,省属企业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效能评估试点,全面建立管理、技术、技能等多序列并行岗位管理体系,并实行相匹配的宽带薪酬。出台完善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意见,实现应推尽推;出台规范非上市公司中长期激励制度,到2022年覆盖面不低于10%。
从全面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到实行超额利润分享、非上市公司中长期薪酬激励,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多个关键领域加速破冰突围。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深化国企改革的体制保障。立足“管资本”,地方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围绕效能提升、效率提升、创新力提升攻坚发力。
2021年,四川省国资委大力实施监管效能提升行动,在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上取得新突破。准确把握“管资本”的重点任务,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既要管住管好,又要放开放活,不断增强国资监管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山东提出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全面制定监管权责清单,开展分类授权放权,动态调整授权放权清单。制定承担重大建设任务省属企业业绩考核意见和推进省属企业对标考核试点意见,实施差异化分类考核。完善省属企业阳光采购清单管理和信息公开制度。
实现放活和管好相统一,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此,上海明确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作用,实施盘活资产、重组整合、优化配置、价值管理、业务嫁接,更加注重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背景下,浙江明确全省国资国企“一盘棋”。为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浙江提出构建完善全省国资国企发展目标体系、工作支撑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建设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加快完成集中统一监管,深化职能转变、服务提质,探索省域国资监管运营新模式。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凡是要求面上企业做到的,纳入有关试点和专项工程的企业要成为样板、率先实现。进入攻坚之年,地方国资国企“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等专项工程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进一步激发专项工程的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
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双百企业”在确保列入改革工作台账的任务清单全部完成基础上,研究制定后三年新的改革实施方案;“科改示范企业”要按照既定工作目标和时限,确保改革取得实际效果;集团公司要全面掌握督促企业改革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探索做好“自选动作”。
天津市国资委以“科改示范行动”、“双百行动”、世界一流企业创建示范工程为重点,推动国企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和系统集成,发挥示范引领和突破带动作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动力。
除了确保完成国家层面的改革专项工程,广西、四川等地结合改革实际打造改革专项工程“地方版”。2021年,广西国资委在推进5户“双百企业”深化改革基础上,再选择50户左右商业一类二级子企业参照“双百企业”实施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改革;四川省国资委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启动实施“天府国企综改行动”,打造一批改革尖兵。
2021年,在首批综改试验深入推进基础上,青岛、西安、武汉、杭州等第二批区域性综改试点已经启动。如,青岛提出力争到2022年形成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市场化激励科学有效、企业化微观活力迸发、国有资本功能彰显的国资国企改革新局面,用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激活国有企业发展潜能,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湖北加快推进武汉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试点,按照“省为主导、市为载体、省市联动、协同深化”的要求,努力打造国家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区域范例;杭州加快构建全市国资监管“一盘棋”大格局,不持续提升国资监管的权威性和国企改革发展的活力,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做出国资国企更大努力和贡献。
透过改革动向不难看出,第二批综改地区区域特色更加突出,更加注重完善配套政策,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进一步扩围提效,将以点带面推动全国的国企改革。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任务,要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带动系统建设,引领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强调,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全国国企党建会召开5周年,要进一步加强国资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不断完善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制,要进一步提升国资国企系统干部队伍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要进一步发挥国资监管专业化体系化优势,进一步形成国资监管系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加快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管格局。
四川省国资委以建党100周年、全国国企党建会召开5周年为契机提出大力实施党建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强国资国企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发展,打造政治强、专业精、作风优的干部人才队伍,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国企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浙江省国资委围绕突出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2021年重点要促进国企党建提质增效,强化国企党的政治建设,有效激励国企领导人员担当作为,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打造地方国企党建新标杆。
在强化国资监管上,湖北省国资委以党建引领筑根基,积极推动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国资企业格局,建设清廉国企,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上,江西省国资委提出全面履行国资监管机构三项职责,深化职能转变、服务提质,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实现全省国资监管 “一盘棋”。
进入新发展阶段,地方国资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式创新,以高质量党建护航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