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新基建行研系列(二)——数据中心篇

 

 

栏目导读
 

      2020年3月以来,政府对“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新基建”已成为国策。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包括5G基础设施、特高压电网、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七大领域。

      为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新基建”,博尔森咨询研究院开辟新基建行研系列专栏,界定七大行业之内涵,并研判其发展背景与趋势,精撰七篇成文。今天首先为大家分享的是工业互联网篇,系列其余成果,将在博尔森商业评论(zhongdareview)官微每周三晚八点准时推送,欢迎大家期待与关注。

 

行业界定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为信息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的IT应用系统提供稳定、可靠运行环境的物理场所,其核心设备为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交换设备,其关键的运营辅助设备有供电、制冷、消防、监控等系统。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已然成为构建全球信息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在5G全球标准统一的大背景下,待新一代通信技术大规模商用后流量红利争夺将进入企业级新战场,同时数据中心也将成为数字信息存储及流通的战略级资源。

 

数据中心主要由基础环境、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和应用支撑平台组成。其中,基础环境指数据中心机房及建筑物布线等设施,包括电力、制冷、消防、门禁、监控、装修等;硬件设备包括核心网络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灾备设备、机柜及配套设施;基础软件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IaaS服务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应用支撑平台指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软件平台,能够整合异构系统,互通数据资源。

 

  

发展背景

 

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亟需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的高速增长则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产业也因此受益十足。

 

2011-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大幅高于同期GDP增速,截止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已达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67.9%,为我国经济增添强劲的新动能,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数据流量爆发增长,驱动投资持续提升

 

2014年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引爆数据流量,推动数据中心投资快速增长,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2014年末,移动数据流量井喷,推动数据中心投资快速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引爆数据流量,推动数据中心投资快速增长,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

 

2014年末,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仅为20.6GB,然而截止到2019年底,这一数字暴涨到1220GB,在短短五年中暴涨近60倍。

 

面对增幅如此之大的数据处理需求,下游厂商纷纷布局数据中心的建设。


一是数据中心持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中国信通院的统计,2015-2019年,中国互联网持证企业数量从789家增长至2153家,增长1.7倍。

 

二是中国数据中心投资增速也保持高速增长。2016-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6.8%、14.7%、17.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全球数据中心IT投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1%、8.4%、10.5%。

 

 

扶持政策持续加码,新基建带来新红利

 

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各国都在竞相支持发展,我国更是不例外,从标准、规划以及鼓励扶持措施等方面提出各种支持数据中心发挥的有力政策。

 

201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不仅完善了IDC业务准入要求,而且降低了IDC市场准入门槛,促进IDC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2013年1月,《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更是首次将数据中心纳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范畴,并提出优先支持数据中心等新兴产业示范基地的创建,聚焦促进数据中心产业的健康发展。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数据中心、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是近年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数据中心首次被列入加快建设的条目中,给产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云计算技术渐成熟,5G时代催生新需求

 

2006年以来,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第四代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数据中心行业的技术支撑日益牢固,而进入2020年,随着5G开始大规模商用,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内容应用将驱动数据中心进入新一轮的流量爆发期。

 

一方面,云计算技术是对计算、存储资源的整合,这种虚拟化、资源池化技术虽不会直接带来现有数据量的剧增,但它在使计算存储等资源调动的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资源使用成本,因此促进了更多使用量,也就是云计算在企业中的渗透率提升,因为降本增效方便好用,使用方产生的数字信息就由此增多,这种滚雪球效应间接推动了全球数据量的增长。

 

另一方面,5G网络将使得数据的传输速率较4G网络提高数倍,直接催生了各种新兴的应用场景,如4K高清视频、AR/VR、云游戏、车联网、自动驾驶、产业互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等,这些新兴应用场景不仅需要使用巨大的数据量,而且相应地也会产生海量的数据。

 

 

  

发展趋势

 

规模快速增长,总体布局将不断优化

 

一是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推动下,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趋势,未来数据流量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数据中心作为其载体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1563亿元,根据中国IDC圈的预测,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200亿元,较2019年增长105.8%,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

 

二是数据中心的布局将逐步从一线城市向中西部及环一线城市倾斜。

 

自2013年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工信部印发《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7)以来,我国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开启向中西部以及北上广深周边地区转移的趋势,并且,随着一线城市的土地资源的紧张、电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一线城市对数据中心建设政策的收紧,具备富集能源的中西部地区(如贵州、甘肃、内蒙古等)以及租金成本相对低廉的环一线城市将持续受到青睐。

 

传统向“云”过渡,走向绿色定制模块化

 

一方面,目前传统的IDC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单纯IDC服务商利润率逐渐降低,而云流量的快速增长也使得IDC云化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思科云指数的报告,从2016年到2021年,数据中心的整体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将增长2.3倍;同一时期,云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将增加2.7倍,到2021年,云数据中心将处理94%的工作负载和计算实例,仅6%将由传统数据中心处理。

 

另一方面,IDC的发展将逐渐走向绿色化、定制化、模块化,并带来产业新机遇。

 

一是国家对数据中心能耗要求日趋严格,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引导数据中心向绿色节能发展。在数据中心绿色化的趋势之下,供电架构以及新一代液冷技术的发展有望加快,新的电源以及新的制冷设备有望出现。

 

二是模块化数据中心高效、灵活、快速、节能的特点可以解决数据中心建设运营中的大量问题。在数据中心模块化的驱动下,微模块数据中心有望带来数据中心建设新模式。

 

三是在未来需求结构向云厂商和互联网公司集中的背景下,定制型IDC的需求有望提升。在定制化成为数据中心设施设备的发展方向基础上,定制化服务器市场有望迎来发展契机。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IDC建设两级分化

 

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新型技术及应用缔造“云计算+边缘计算”的新型数据处理模型,使得数据中心将呈现两极化发展。

 

一方面,随着数据资源的逐步整合,云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这些大规模的云数据中心将负责非实时性,长周期数据存储业务,保证用户良好体验。

 

另一方面,将涌现大量边缘数据中心,负责边缘性的实时性业务,存储短周期数据,从而减少网络流量和往返延迟。

  

结论

 

总体而言,数据中心产业具有确定性的广阔发展机遇,但机遇背后也有一些痛点还需在逐步发展中化解。

 

机遇在于:一是我国经济规模和便利的网络设施使我国具备壮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条件;二是我国对发展数据中心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三是新兴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将引爆数据流量,给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痛点在于:一是国内厂商对投产后数据中心的运营服务能力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不同数据中心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二是由于数据中心是一个由多个复杂系统组成的信息处理场所,导致其需要的技能繁多,这导致市场上数据中心技术人才奇缺;三是数据中心作为高能耗产业,需要大量电力、水力及空间资源,能耗与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售后热线
返回顶部